鸳鸯茉莉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期的中原汉民族服饰纹样,以及多元化的 [复制链接]

1#

辽代初期正是中原经历五代十国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得辽代不断扩张并且吸纳了许多汉人,在辽代的疆土上,为了让汉人与契丹人能够各行风俗之便,辽代统治者采用了“一国两制”的做法。而大量涌入辽代的汉人为辽代契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手工业技术,使得中原汉文化不断冲击和影响着辽代原始的草原文明。

西夏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在其管辖范围内,除了党项族以外,还掺杂着少量的汉、吐蕃、回鹘等民族。西夏的地理位置位于各民族的中心交接处,不同的文化在此汇集碰撞,这就使得西夏深受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导致西夏的服饰纹样也呈现一种多样化的特征。

一、唐代服饰纹样

唐代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可谓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顶峰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古代服饰纹样也发展到了成熟时期。各种植物纹样题材丰富,例如牡丹、莲花、茉莉、菊花、西番莲等都成为了服饰纹样的艺术元素,其纹样的构成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团窠、组花、朵花等。唐代的植物图案成为服饰装饰纹样的主流。

唐代的开放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唐代与许多周边国家和民族都有非常多的文化艺术上的往来,使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民族化交融的状态。在服饰纹样上唐代也受到了许多外来国家的影响,例如大食、拜占庭等,许多带有异域风情的纹样传入唐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许多唐代服饰以及纺织品纹样中可见到西域文化的影子,如常见的联珠团花纹中的对鸟对兽题材纹样以及唐代十分流行的宝相花。宝相花融合了我国传统纹样莲花纹和西域传入的海石榴花纹,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纹样。除此以外还有从中亚传入唐代的葡萄纹、番莲纹、狮子纹等。

二、宋代服饰纹样

宋代是一个被文人统治的时代,人们更崇尚文人雅士,所以宋代的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其艺术设计风格也更加具有高雅而不浅俗的特点。

宋代的服饰纹样是在唐代空前繁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的服饰纹样在继承了唐代的艺术风格与特征后,又吸收了五代十国的部分文化,以及与同期并存的辽夏金时期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使得宋代的服饰纹样不论是在题材、形式还是工艺等方面都逐渐超越了唐代。逐渐发展形成了丰富活泼、简洁写实、清新秀雅的风格。

宋代的服饰纹样中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凤、彩蝶、狮子等;植物纹样的题材上常见的有继承了唐代的牡丹、莲花以及代表文人雅士高雅情操的梅兰竹菊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几何、吉祥等其他纹样题材。每一种纹样都代表着宋代人的审美意趣以及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纹样继承了唐代的艺术特征及风格,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式的发展,对同时期的“辽夏金”以及后世的元明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辽代服饰纹样

辽代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敢于冲破自己游牧生产方式的束缚,广泛地接触和吸收汉民族的先进文化。

辽代是我国北方草原游牧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契丹族的生活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也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在建国以前,“肉食衣皮”、“随水草畜牧”是契丹人的生活写照。

从《辽史》等一些史料记载以及出土的辽代墓葬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畜牧业是契丹民族传统的经济产业,而且辽代地处寒冷地带,所以契丹人都需要穿着貂皮棉袄或者毛皮大衣来御寒。直到建国后,这种民族风俗一直被契丹人保留和延续了下来。

从胡瓌的《卓歇图》中我们就可直观了解到契丹人的服饰特征,男子皆着长袍、长裤、长靴。其服饰主要特征都与胡服相似,也就是说契丹人的传统服饰都是以胡服为主的,这种服饰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狩猎、骑马的需要。

辽代最有特色的服饰纹样要数春水秋山纹样。春水秋山是由辽代四季捺钵制度而来的,与契丹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春水纹样包括鸳鸯、鸿鹤、大雁、天鹅等,秋山纹样包括鹿、熊等,除了单一的动物纹样,由几种纹样组合而成的生活狩猎等场景也是典型的春水秋山纹样。这类纹样不仅生活气息浓郁,还具有质朴自然,别具一格的特征。

1.中原汉文化影响下的辽代服饰纹样

辽代早期的服饰纹样受唐代遗风的影响。辽代成立之年正值唐代灭亡之年,战乱中许多汉族手工业者流入辽代,不少唐代的织物也传入辽王朝,这都是辽代吸收了大量中原汉文化的直接原因。到了辽中晚期,辽代的服饰纹样开始受到宋代的影响。北宋时期,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辽宋的交往都十分密切,除了每年宋代需要赠送辽代的钱与各种物品外,在辽宋的边境也开始了大量的贸易往来。

各种纺织品以及纺织人员流入辽代,并且迅速在辽代发展起来,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服饰纹样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许多的出土实物纹样中可以看到许多北宋时期的织物纹样的身影。

2.佛道文化影响下的辽代服饰纹样

辽代契丹人最初信仰萨满教,随着汉文化的全面渗入,佛道文化也传入了辽代,而辽代人民也用包容的姿态对佛道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在佛道文化的影响下,大量佛教、道教纹样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但是从出土实物方面来看运用到服装纺织品上的佛道教纹样并不多,大部分都应用在配饰上,如辽墓中刻有梵文的冠饰以及耶律羽之墓出土的耳饰。

3.外来文化影响下的辽代服饰纹样

辽代是一个多民族王朝,不同的民族混居构成了辽代多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并存的局面。契丹族和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后来随着辽代疆域的扩大以及对丝绸之路的掌控使得辽代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西域文化。无论是外来民族文化还是西域文化,辽代始终秉持着兼容并蓄的态度,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和魅力的辽代契丹文化。

许多出土文物纹样证明了辽代的纹样受到西域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纹样。例如辽代承袭唐代喜爱具有对称性的纹样,在此基础上受到了西域纹样的影响,出现了新题材的均衡式对称纹样。而辽代又在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审美情趣上创新发展出了对鱼、对摩羯等纹样,其风格极具西亚特色。

四、西夏服饰纹样

西夏处于干旱草原地区的西凉,由党项族建立,由于其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经济不发达,所以西夏人民主要都从事畜牧业和狩猎。在《牵骆驼》这块甘肃庆阳出土的砖雕上就可清晰了解到当时西夏人的游牧生活场景。

1.佛教影响下的西夏服饰纹样

党项族建立西夏后,佛教传入甘肃,一时间十分盛行,庙宇遍布,被西夏奉为国教,西夏的统治者也大力宣扬佛教,很多的统治者都通晓佛学,这使得中国佛教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由于西夏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时代背景,使其既吸收了中原佛教文化,也接纳了藏传佛教,甚至是远至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佛教文化也被西夏佛教兼收并蓄,导致其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混合佛教文化。在这种文化艺术背景之下,西夏的服饰纹样也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性。

许多佛教纹样盛行,如莲花纹、婴戏纹、摩羯纹等。现藏于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的绿度母为饰有佛教纹样的缂丝珍品。绿度母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佛教中常见的主题,手持莲花而坐的绿度母,上下都装饰着缠枝纹,背景有佛、山、树、石、宝瓶等,可谓巧夺天工,呈现出一种属于西夏民族自己的时代特色。

2.中原汉民族影响下的西夏服饰纹样

西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存在的特殊时期和环境使得中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西夏的文化艺术。西夏在唐代时曾归顺于朝廷,和唐代关系密切,而且西夏人所处之地历来都是以汉人为主的农业地区,这都使得西夏党项人能够直接与汉人接触,受益于汉文化,因此大量吸收了唐代的文化艺术。

宋代时,据统计,西夏与宋之间的贸易往来要比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总额还要大,唐宋文化对西夏的影响可见一斑。西夏人也乐于吸收和借鉴中原汉文化,他们学习汉语,和汉人学习农耕技术,仿照唐宋制度等,从西夏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可见到汉文化的影子。

3.外来文化影响下的西夏服饰纹样

西夏位于中原与西域的中心地段,与辽、金、宋、吐蕃、回鹘相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西夏成为了中原与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在经济以及文化交流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虽然辽代只存在了多年的时间,但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古老的风俗时尚,直至今天这种具有强烈的地域独特性的服饰纹样以及文化依然充满生机活力。

西夏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并将其传入西北地区,同时又将西域文化传到中原。这使得西夏成为了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中转站和集中地,为西夏多元文化提供了条件,而西夏对外开放的国策也更加有益于西夏文化的发展,使得西夏服饰纹样呈现出多元化融合的特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