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茉莉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巾帼绽风采盛ldquo柿rdqu [复制链接]

1#

抬眼已是千峰翠,清和雨润万象新。夏天的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内生机勃勃,一眼望去,青枝绿叶间成熟的柿子宛如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煞是喜人。一个肤色黝黑、身着朴实的身影穿梭在采摘、分拣、装箱的人群中,成为盛“柿”丰收图里的一道别样风景。她,就是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的“当家人”,乡*委书记谢艳丽。

坐落在距今有年历史的锅撑子山脚下、县城南10公里处的十二吐乡,被称之为“穷七区”,早些年资源禀赋差、基础条件弱、缺水少粮,靠天吃饭,“种一坡,打一车,收一簸箕,蒸一锅”的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的现状和百姓无奈的生活窘况,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达10.9%。

“她能为村民干实事儿!”

年,谢艳丽调任至十二吐乡任乡*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年转任乡长、年接任*委书记,岗位的转换、时间的推移都没改变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念。“有*的好政策,有咱们这纯朴的民风,我就不信致富奔小康只是个梦想!”上任伊始,谢艳丽就暗下决心。

如何打响脱贫第一枪?根据十二吐乡的乡情,谢艳丽提出了*建、脱贫、易地搬迁、乡村振兴都要围绕产业来抓的“产业十N”扶贫模式,按照“规划集中、集聚发展、集约发力”原则,为脱贫攻坚配制出了一把“金钥匙”。

“别舍家撇业的出去打工了,政府有补贴,种两个棚,哪年也挣个五六万块钱,守家在地的多好。”谢艳丽常给百姓做工作,她还风趣地说:“咱们园区的柿子种植会让脱贫攻坚战‘柿’不可挡,‘柿’事如意。”为了发展设施农业,她几下松山、宁城,到好的乡镇、合作社取经求教,确定“菜、果、牛”作为主导产业,变为脱贫致富的“法宝”。她落实京蒙及中直企业帮扶、三到村三到户项目、集体经济等对户项目36个,确保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帮扶措施、人人有脱贫路径。

她抢抓林西县大力实施农牧业“”工程的有利契机,推行“园区+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西山根脱贫产业园,辐射带动贫困人口户人,实现“从无到有”;她内引外联组织发动七个行政村广泛参与到实施农业种植,多亩暖棚产值近亿元,实现了“从弱到强”;她注重产品品质品牌建设,规范蔬菜交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分拣精选农超对接,培树控水控肥控药种植理念,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实现“从强到优”。

“我这种植西红柿一茬最少能赚1万5千元,流转土地有元的收入,原来大田每亩地最多也就元的纯收入。真得感谢谢书记帮助大家搞起了大棚,这生活的变化看得见啊。”提起谢书记,十二吐乡西山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孟显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看,谢书记主抓设施农业,抓对了。她能为村民干实事。”谢艳丽的做法得到了十二吐乡西山根村老*总支书记刘占林等村干部由衷的赞许。

在统筹兼顾配合大扶贫工作中,她积极争取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和一万千瓦农光互补扶贫项目,使之先后在苏泗汰村和十二吐村落地,为全乡百姓带来了上千万元的收益。

天,万步,她走遍了十二吐乡的每一个角落。

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供水供电、就医养老、低保救济……几乎所有村民提到的困难,谢艳丽都尽力去协调解决。

针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状,谢艳丽把全乡65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50户口人,采取扶贫搬迁+养老模式搬迁入住幸福互助院,实施双低保兜底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把有劳动能力的90户口人安置到产业园区,釆取搬迁+设施农业模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产业稳、可致富。

年,贫困户兰国利一家从10公里外的深山沟搬出来,分到了1栋大棚和48平方米的安置房,从此结束了吃水难、行路难、赚钱难的历史。他的1亩大棚两季能产西红柿3万斤,按均价每斤2.3元计算,这个棚能纯赚7万多元。“是谢书记让我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太感谢她了。”兰国利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谢艳丽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她紧扣“精、准、细、实”四字方针。带着情感真情实意的进村入户,天,万步,她走遍每一个村,走进每户贫困户家中,早5晚8成了她工作时间的标配,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是经常的事。“谢书记保证每个月都有一周在村里走访贫困户。”政府副乡长田野说。

“扶贫工作要带着情怀,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谢艳丽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把老百姓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主动上门认“穷亲戚”,通过面对面沟通、肩并肩劳动、同吃一锅饭增进感情,帮助“穷亲戚”摘掉“穷”帽子。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的领导”,谢艳丽时刻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村两委换届关键节点选优配强七个行政村支部书记并顺利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

为增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她提出按定岗、定责、定期,评比、评分、评议的“三定三评”原则,推选老*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贫困户代表成立理事会,公开遴选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等12类公益岗,根据岗效实绩,人均发放工资元,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了基层群众自主治理。

辛勤的付出总会有暖心的回报。年底,十二吐乡累计脱贫户人,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贫困户全部脱贫。年,该乡以错退、漏评“零反馈”通过国家验收。作为全区第一个接受国家验收乡镇,谢艳丽带领全乡百姓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六月上旬国家就来验收了,验收结束我回家多陪您几天!”

作为女儿,在母亲病重时最需要亲情陪伴、儿女照顾的时候,谢艳丽是缺席的。

“艳丽,你们那还是那么忙呀?”

“是呀,妈,六月上旬国家就来验收了,验收完我就回家多陪您几天。”

“甭惦记我,有你哥和你弟弟照顾,你快安心忙工作吧。”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次通话竟成了谢艳丽与母亲的诀别。距离脱贫攻坚验收还有20多天的时候,母亲因病离世,安排完后事的第三天,她又回到了脱贫攻坚第一线,这也成了谢艳丽心底永远无法抹去的痛,遗憾愧疚的她,时常对着墙上脱贫攻坚的指挥图表伤神落泪。

年,十二吐乡户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5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在这些鲜活的数字面前,她从未缺席。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更不会缺席,我要继续勇立潮头、尽锐出战、一鼓作气带领十二吐全乡百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最后战役,一人不落地与全县、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谢艳丽的目标坚定而又明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